研討會信息
時間:12.5 09.00 - 12.00(中國時間)
12.4 20.00 - 23.00(美國東部)
平臺:騰訊會議
VooV Meeting(騰訊會議國際版)
會議 ID:243 699 390
學術主持:方曉風
會議主席:洪興宇
會議策劃:岳嵩、李美京
研討會參與方式
騰訊會議輸入ID:243 699 390
打開鏈接直接加入會議:https://meeting.tencent.com/s/edPnilleZmpc
會議直播: https://meeting.tencent.com/l/Z7kZdtb6L89S
學術主持
方曉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裝飾》雜志主編。
發言嘉賓簡介
Lia Cook
莉婭·庫克
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榮譽退休美術教授,加州藝術學院名譽博士學位。
莉婭·庫克的藝術創作結合了編織和繪畫、攝影攝像、數碼科技等多種形式,探索編織的圖像的感性和物質性,包含觸覺和布料被具象化的回憶。
她的作品被各國博物館列入永久收藏,且曾在國內外許多博物館及個人展中展出。
曾榮獲許多獎項,包括史密森尼藝術研究院士獎、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獎金。
講座摘要
《心智與觸覺》
莉婭·庫克首先會介紹她早期作品的核心主題以及她對神經科學研究的興趣。雖然她的創作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改變,但有許多相同的概念、核心思想和主題貫穿其中。她往往會研究一些和當下的作品不相關的新領域,而后引入到新的作品中。
講座過程中會討論媒材及創作方式和觸覺的關系、重復圖樣和動態、以編織品作為題材、觸覺和情感、與腦神經科學之結合等。
林樂成
Lin Lecheng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纖維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國家畫院雕塑所研究員。
清控人居建設集團清尚建筑設計研究院陳設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纖維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
“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創始人,中國設計貢獻成就獎得主。
Mark Newport
馬克·紐波特
馬克·紐波特,藝術家、教育家,現任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纖維系駐場藝術家兼系主任。
曾在芝加哥文化中心、亞利桑那州大學美術館、圣地亞哥州大學美術館舉行個人展,其作品曾在2009年倫威雙年展等著名展覽展出,在加拿大紡織博物館、藝術和設計博物館等參與聯展。
獲得蒂芙尼基金會、創意資本基金會、克雷斯吉基金會、亞利桑那藝術委員會等單位獎項認可。
講座摘要
主要會介紹2015年至今的作品。
這些作品探討的是紡織品和肌膚之間親密的聯系。近距離的接觸驅使汗水和力量、泥土和恐懼、愛情和古龍水從皮膚不斷游移到布料上。
布料保護著皮膚,但兩者都可能劃破或者撕裂??p線既促進傷口的愈合、又是傷口嚴重性的標記,但在試圖減少疤痕的同時也是刺破了布料和肌膚的二次創傷。布料和皮膚上的疤痕可反應最初創傷的痛,也表現修補之人的溫柔。
創作這些作品時馬克·紐波特先剪破布料,再參考歐美的縫補作品,使用傳統的針線縫補方法修補破洞。無論修補的痕跡明顯與否,總會留下一個個訴說脆弱、親密和徒勞的疤痕。
任光輝
Ren Guanghui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教授、纖維藝術與空間裝飾研究所所長;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與設計委員會副會長。
纖維藝術作品在60多個國內外展覽中展出并獲得金、銀、銅、獎及優秀獎20余項。曾經擔任“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第三屆策展人,第八、九屆初評委員會委員。
講座摘要
《光導纖維材料在纖維藝術中的應用》——以“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為例。
光導纖維已經被廣泛應用在通訊、醫療、工業、軍事等多個行業。光導纖維材料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所關注,用光導纖維材料創作的藝術作品所帶來的視覺感受的不同,已被藝術家探索和實驗生成。
本次演講以“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參展藝術家的光纖作品為例,結合自己在光導纖維材料與纖維藝術創作實驗中的應用研究,分析和探討科學技術與纖維藝術共融共生的優秀案例。
闡述了纖維藝術在不斷開拓和實驗的過程中,超越了傳統工藝美術的范疇,成為表達生活觀念的一種藝術形式,并形成了當代藝術創作中一股重要力量。
Anne Wilson
安妮·威爾遜
安妮·威爾遜,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纖維與材料系榮譽退休教授?,F居美國芝加哥。
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列入永久收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藝術和設計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現代藝術博物館、底特律藝術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曼切斯特惠特沃思美術館、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等。
威爾遜女士曾被評為2015年美國藝術家優秀院士,榮獲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優秀校友獎。
被崔赫斯基金會、蒂芙尼基金會、Artadia、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等單位授予獎項。她的作品由芝加哥的羅娜·霍夫曼畫廊 (Rhona Hoffman Gallery) 代理。
講座摘要
安妮·威爾遜會概括敘述她的藝術創作,其作品采用桌巾、床單、頭發、蕾絲、線、玻璃、鐵絲常見媒材,深耕編織媒材的藝術語言。
講座中會介紹她的創作概念的發展過程,探討時間、失落、勞動、合作等主題,和與實體繪畫、裝置、視頻、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融合。
此外,會透過影像展示她在芝加哥羅娜·霍夫曼畫廊最新的個人展“安妮·威爾遜:若我們問起天空”、美國諾克斯維爾美術館的美術館工廠和現場合作表演藝術“本地工業”以及在紐約繪畫中心的牽線行走表演藝術“橫越(行走在紐約)”。
李慧
Li Hui
李慧,青年藝術家,天津美術學院染織設計系助教,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纖維理論專業博士生。
她曾留學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李慧多次參加國內外纖維藝術展覽,作品曾在烏克蘭、哥倫比亞、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展出,她也是本次線上展的策展助理。
講座摘要
本次發言李慧將從策展助理的角度介紹此次展覽的策展和籌展工作;同時,通過分析比較中美策展人策劃理念的不同、中美藝術家創作的區別以及雙方作品的展陳設計等方面,闡述她對展覽主題和纖維藝術發展現狀的理解。
策展人
岳嵩
Yue Song
岳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組組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公共藝術方向博士。
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主持人、2019年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主持人。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纖維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重要比賽中獲獎。
講座摘要
岳嵩會講述“2020中美纖維藝術與科技創新交流展”背后的策劃緣起、策展背景、展覽主題的思考、展覽亮點,同時還將介紹此次展覽中美雙方纖維作品呈現的藝術特質與當代纖維藝術的發展趨勢。
Mi-Kyoung Lee
李美京
李美京,美國費城藝術大學工藝與材質專業主任,兼纖維編織教授。
曾作為外方專家受邀來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19年加入美國費城新藝術家中心顧問委員會。
舉行過十八次個人展,多次在國內外舉辦講座、策展、進行合作項目、參展等,包括亞利桑那藝術博物館、克蘭布魯克藝術博物館、紐約和芝加哥雕塑與實用藝術展、釜山大都會博物館、韓國Hangaram美術館、第十屆國際北京纖維雙年展、2019年第八屆北京國際視覺藝術雙年展等。
曾擔任《全球藝術紡織品:韓國(第一冊)》編輯,許多文章曾在韓、美兩國報刊發布。
講座摘要
李美京會講述“2020中美纖維藝術與科技創新交流展”背后的策展思路,如何甄選對于纖維藝術創造方式、媒材、科技等方面作出探索和創新的當代纖維藝術家;這次參展的二十位杰出的美方藝術家,采用了傳統手工紡織、縫合、染色等和視頻、裝置、表演藝術等多種多樣的創作方式。
線上展廳入口
展覽時間:2020.11.23-12.24
展覽網址:http://fibertechart.ad.tsinghua.edu.cn
(資料來源 轉載自:清美纖維 公眾號)